张秋风(1913年-1989年),河北省元氏县人,1931年在太原一家工厂当炼火硝工人,1937 年春参加牺盟会,9月加入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任副班长。1939年参加八路军,参加战斗40余次,在1940年最后一次战斗中负伤后调到晋绥军区第二军械厂当铸造工。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7323工厂副厂长等职,是晋绥边区著名的劳动英雄,先后被晋绥军区授予“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出席了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会,被誉为 “工人的旗帜”。
1942年,已是一名带着3个徒弟的熟炼翻砂工,开始担任修械厂工会委员和翻砂组组长。他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在翻造某种武器过程中,将一般需要的零件减少到 八分之三,制造速度加快了一倍以上。在改制手榴弹过程中,将过去点4个眼改为点2个眼,日产量提高了25%,且弹壳厚薄均匀,炸开来弹片碎而多。他爱厂如家,吃苦耐劳,积极负责,热心公益,对生产起到了模范和推动作用。同年12月在晋西北第二届群英会上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
1943年,张秋风带领他的小组在革新技术,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省原料等方面有了新的进步。晋绥边区各机关、部队开展了学习张秋风的技术革新和劳动竞赛运动。他本人在边区第三届群英会上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第一名。
他细心钻研技术,改革工具,产量比别人提高了50%;他爱护工具,别人用三个月,他至少使用三个半月;他耐心培育新工人,他的徒弟学习不到三个月,就能超过一般工人的水平;他热爱公益,关心同志,帮助有思想波动的同志做思想工作。他所领导的小组生产的手榴弹无废品,产量提高了60%。由于表现特别突出,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晋绥边区开展了“张秋风运动”,掀起了空前的干劲和工作热潮。涌现出了一批批中心人物,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所在的工厂产量增加了5倍多。
1944年,张秋风小组将翻砂地雷、手榴弹的木式砂模和心型改为铜式,并进行了工艺改进,既节省了原料,又保证了铁水质量。同年12月,他再次出席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会,荣获“特等劳动英雄”称号,成为全边区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晋绥《抗战日报》整版以“工人的旗帜”—张秋风为题报道了其模范事迹。
1948年出席了全国劳模大会,1957年出席了全军首届军械系统先进代表会,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朱德、贺龙、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事迹被编入《山西军事工业发展史》《军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概要》等。
(来源/中国兵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