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云(中国) > 媒体聚焦

《企业家日报》:创新,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东北工业集团奥威公司车工、高级技师吴宏立

发布时间:2020-09-23

“集团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吉林省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首届吉林工匠”……数不清的奖项和荣誉的背后,是他37年如一日的拼搏与创新。他是吴宏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东北工业集团吉林东光奥威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车工、高级技师。

今年8月底,吉林省总工会命名了20个“吉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吴宏立创新工作室榜上有名。

刻苦学习提技能

吴宏立参加工作37年来,一直在一线工作,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技术,自学了车工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数控技术、CAD、CATIA软件设计等相关知识,掌握了过硬的操作技能,曾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精湛的技艺取得吉林省车工竞赛第二名,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决赛取得第六名,中央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决赛取得第八名,获得银牌,第二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决赛取得第十六名的好成绩。

为更好地发挥技能创新引领作用,吴宏立考入长春理工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深造,利用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生产中存在的工艺难点热点问题大胆的进行研究,不断的技术革新创新取得优异成绩。截至目前,累积完成重点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技能攻关项目7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2300多万元,他独自发明设计的工装夹具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一篇,获得省市QC小组优秀奖3项,集团公司技能创新竞赛优秀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他主持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技术攻关73项,创效1055万余元,获专利授权20项,省部级QC成果11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60余条。

潜心钻研克难关

目前,国内外珩磨头大都是利用皮圈或弹簧套在油石座凹槽内的,利用弹性力驱使膨胀的油石回缩。操作工在利用该珩磨头加工主缸孔时经常出现问题,内孔珩磨后油石不回缩,取下工件时内孔留下油石划痕或拉伤孔壁,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废品损失,这些难题困扰企业多年。吴宏立知难而上,对珩磨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他利用CATIA设计软件独自发明设计了锯齿滑动式自动伸缩珩磨头,这种珩磨头是利用齿形结构啮合滑动,膨胀回缩灵敏度高,解决企业、行业珩磨加工难题,为企业每年因质量问题减少索赔10万余元,该珩磨头获专利授权,属于国内外首创,填补空白。

他所在分厂的每条生产线都是利用两台加工中心使用普通夹具加工主缸体,由于夹具在性能方面无法实现工件翻转加工另一面,需要多次装夹才能完成,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低,操作工劳动强度大,他所在的企业计划对这些设备改造升级,但因设备较多,投资较大,一直没有实施。2014年,面对这种普通夹具、落后工艺,吴宏立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欲望,一定要改变现状。他绞尽脑汁在电脑软件上勾画着,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成功的设计出多工位翻转夹具,填补国内外空白,获发明专利授权。2018年,吴宏立深入调研,寻求翻转夹具制造,国内多家液压缸制造商均表示难度大,无法实现。他与当地一家机械制造公司开展合作,在技术方面给予支持,工艺方面进行指导,制造出翻转夹具,实现专利转化,可通过程序M指令控制,实现工件在夹具中自动翻转,完成多道工序加工,解决困扰企业二十余年工艺落后难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已推广应用。两台加工中心工序合并到一台上加工,优化工艺,节省一台加工中心,每件加工时间由原来的2m43s 缩短到2m13s,创造经济效益72万元。

技能创新结硕果

企业投产的柱塞式主缸体,是国内新型助力器主缸。该产品结构复杂,精度要求较高,在数控车床上加工一年有余,生产效率依然很低,每班只能生产50多件。吴宏立通过对定心钻、铰刀、内孔槽刀刀具材料、结构和加工方法的改进,解决企业生产瓶颈难题,提高生产效率5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累计多生产柱塞式主缸体8.5万余件,创造效益170万余元。

为增加经济效益,企业承揽了汽车转向柱管产品,利用马豪卧式加工中心对产品两端进行加工。由于工序较多、机床换刀较慢,每班只能生产70余件,满足不了用户需求。为扭转被动局面,吴宏立进行工艺攻关。该产品属于畸形零件,如果安装数控车床上分两道工序采用镗孔车槽组合刀具加工就能提高生产效率,可如何装夹却成了大难题。他把三爪卡盘摆放在电脑桌旁,两手拿着转向柱管翻来覆去的研究琢磨,凭借多年的车工经验,找到了装夹方法,设计了台阶式和内胀外夹式专用夹具。同时,为保证质量,设计出带有千分表的深浅量具和位置量具,成功把转向柱管挪到数控车床上加工,提高效率3倍多,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该产品采用数控车床加工属国内首创,达到行业先进制造水平,创造效益426.8万余元。

柱塞式主缸体产量剧增,导致企业产能不足。吴宏立想到两台多年退库封存,专门加工小型活塞零件的数控车床,可转眼又流露出一种忧虑。该机床主轴细,导轨行程短,能不能使用呢?为弄个明白,他来到库房,实地勘察一番,心里有了可行的措施,设计小型液压夹具可以精加工柱塞主缸体。方案得到领导高度重视,连夜将机床搬回分厂对机床夹具、液压缸拉杆拆卸测绘。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夹紧液压缸行程只有15毫米,是现使用机床的一半,对不同长短的主缸体安装夹紧受到限制,怎么办?吴宏立左思右想,反复琢磨,终于想出好的方法,设计小型回转体夹具、长短不同顶尖、内孔尺寸不同的法兰盘、以及内冷刀座、快换顶尖扳手。通过安装调试,夹具达到行业先进制造水平,可以切换不同产品。吴宏立成功地将机床利用起来,节约购置设备费用70多万元,年创造效益200多万元。

心系企业传技艺

吴宏立同志不仅善于技术创新、解决生产瓶颈难题,同时,乐传身教。他结合生产实际,利用班组板报向大家讲授加工经验,利用业余时间作PPT课件,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员工学习车工技术。通过考核,选派选手参加东北工业集团举办的数控车工技能竞赛,获得团体第一名,有三名选手分别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他领衔的工作室现有成员14人,在他的主持下,大家学习氛围浓厚,不断开展理论与实际培训,都已成长为企业的技能骨干人才,在参加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一人参加东北工业集团车工技能竞赛取得第一名、吉林省车工技能竞赛取得第二名,一人参加长春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冲压工取得第一名,一人参加第八届全国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职工组取得二等奖,为企业争得了荣誉。

“这次,我的创新工作室被省总工会命名为‘吉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我非常开心。我会一如既往地为技术创新,技能攻关,工艺改进,导师带徒、技能报国续写新的篇章,发挥好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我的全部力量。创新,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吴宏立坚定地说。

查看原文

关闭窗口
“感受中国金融创新之变”兵工财务公司党委组织参观学习2020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2020-09-22
北化研究院集团惠安公司党员创新工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0-09-22
东北工业集团一东公司持续改善激发企业内生动力2020-09-22
“有料”的5000万——北化研究院集团银光公司大幅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2020-09-22